标签: 马里奥桑塔纳

水管工马里奥的39年一段称得上“奥德赛”的冒险故事

“奥德赛”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游戏、影视、公司名、火星探测器……我们可以在不少事物中窥见它的身影。

——这句话是牛津英语词典对“奥德赛”的解释,来源于古希腊荷马笔下的两部史诗之一——《奥德赛》,翻译为“一个漫长而重大的冒险旅程或经验”。

不过本文并不是来深度剖析这部西方文学的奠基作,而是将目光集中于一款冠以“奥德赛”之名的游戏:《超级马里奥: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

马里奥的名字来自“Mario Segale”,他是美国一所简陋房间的房东,而租房的正是处于创业初期的任天堂。

39年后,这位叫马里奥水管工累计为任天堂创造了高达360亿美元的巨额商业利润,当初窝在简陋办公室里的一所小公司如今也成为了主机游戏界的霸主之一,在游戏界享有“世界的主宰”、“民间高手”的盛誉。

剧情上,《奥德赛》讲述库巴绑走桃花公主与来自帽子之国的帽子精灵女孩“提雅拉”,逼迫桃花公主与他结婚。马里奥为阻止婚礼,与提雅拉的哥哥帽子精灵“凯皮”联手,搭乘帽子型飞船“奥德赛号”周游世界拯救公主和帽子妹妹的故事。

玩家可在双人模式下拆分joy-con手柄,分别控制马里奥和凯皮,满足任系“合家欢”的理念。

切回主机模式就可以双持joy-con手柄,利用手柄内置陀螺仪和震动马达,用相应体感动作控制马里奥,带来更沉浸式的体验。

撇开硬件的独特体验,任天堂还设计了不少各具特色的“箱庭”关卡,15个国家展现15种不同的风光场景,玩家的核心任务就是收集这些地区中的月亮,每个月亮的藏匿设计都很特别,无数的细节彰显着关卡设计者的匠心。

传统的马里奥通常以2D跳跃为核心玩法,根据玩家按键的时长区分“小跳”“大跳”等操作,再通过关卡地形和怪物等外部设计提高游戏难度(马里奥游戏远比看起来“难”)。

《奥德赛》中加入了“帽子”这一新设定,它对于游戏的创新意义非常之大,乃至有了几分篡夺“跳跃”地位的意味。

帽子可以附体其他事物,通过利用不同事物特性获得更高的通过性(例如附身青蛙可以跳得更高、附身电线杆可以顺着网线跑路)。

帽子可以充当踏板,借助帽子玩家可以打出“跳跃-掷帽-飞扑”等一系列连招获得更久的滞空或更远的跳跃距离

帽子还可以替代本体,“吃”到金币和地区货币(月亮除外,地区货币用以购买服装,金币用于购买道具等)。

帽子的出现,进一步抬高了游戏的操作上限,让任系游戏“易上手,难精通”的特点在本作发光发热。

作为马里奥的正统续作,两年前为switch保驾护航的作品,《奥德赛》肩负的使命甚至胜过同期的另一部神作《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

后者本是作为拯救wiiu而投入开发,只是后期wiiu暴死等多重因素导致其移植switch,而前者生于switch的时代,不同于其他时代产品的过渡需求,wiiu的大失败要求它必须肩负起开创时代的责任。

所以玩家可以在《奥德赛》中看到不少过去马里奥的影子,包括可以从管道进入的8bit平面世界、各类熟悉的角色、箱庭设计的回归、3D动作跳跃的设计……

也可以看出很多实验性的新设计,例如新的帽子系统、旅行的UI风格、服装系统、开放世界与箱庭模式的取舍……

面临马里奥大叔的中年危机,任天堂细数了大叔年轻时所有的闪光点,再结合时代趋势给他加了不少“时髦”的元素,为的就是不让马里奥像索尼克那样成为一个时代,为的是让过去的大孩子不要忘了这个大叔,让新来的小孩子能喜欢这个大叔。

事实上《奥德赛》不辱使命,EDGE,IGN和Gamestop等多个机构均给出满分评定,媒体均给出极高的正面评价,综评网站Metacritic《奥德赛》的综评为97,在国际舞台上它评价超越了国内被誉为“神作”的《荒野之息》。

《奥德赛》再次抬高了动作跳跃游戏的上限,给业内上了一节如何做游戏的课,马里奥也顺利度过了他的中年危机,在新的平台继续他的“管道工”工作。

相比国外,国内的主机文化有明显断层,不少玩家对于马里奥的认知仍存在于过去红白机上的8bit《超级马里奥兄弟》(1985)。

不过随着任天堂与国内游戏厂商手游上的合作,switch主机的出圈现象,越来越多的玩家会接触到这个快40岁的大叔,感受到马里奥游戏的乐趣。

“数字中轴·小宇宙”先导片首发以游戏技术再现北京中轴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今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世界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办。开幕式上,“数字中轴·小宇宙”先导片面向全球发布。

“数字中轴·小宇宙”将综合运用高清照扫、游戏引擎技术、云游戏等前沿技术,在数字世界里,再现北京中轴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先生作为“数字中轴文化大使”为先导片倾情配音。完整产品将于2024年夏天正式上线。

为了更好地展示北京中轴线背后的文化内涵,“数字中轴·小宇宙”通过高清数字照扫及结合多种游戏技术,不仅将对7.8公里的核心遗产区进行建模,同时精细再现先农坛、钟鼓楼、万宁桥等遗产点,让大众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可交互地体验北京中轴线的恢弘气势和四季变化。

“世界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马里奥·桑塔纳强调,新的技术能够帮助更好地保护文物,更好地维护,而且能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信息技术是跨越时空的,能够给更多人提供参与机会。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吕舟希望,无论是北京中轴线的保护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能够跟北京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融合在一起,真正成为促进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1年,北京市文物局与腾讯SSV签订战略协议,联合发起“数字中轴”项目。“数字中轴”项目主要以“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北京中轴线IP强化”“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数”为核心建设目的,以北京中轴线官网、“云上中轴”小程序为建设基础。“数字中轴·小宇宙”正是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发布的先导片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腾讯共同推出。

遗产保护众人谈:管理、研究、产业、传媒

近期,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CHCD2016)落下了帷幕。本届论坛以“重现生机(Re-vive : Heritage Coming Back to Life)”为主题,通过搭建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领域的国际高端会议平台,总结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的实践经验、展开理论研究,为不同类型的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活动做向导。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中的跨界对话环节,主办方邀请了来自于管理、研究、产业和传媒四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资深从业人员参与到传统村落以及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讨论中。

金溪县县长高连珠做了名为《金溪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与利用》的报告,介绍了金溪古村落的特征与价值,从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注重文化内涵与生态环境、科学规划以及保护旅游平衡发展等几个方面讲述了金溪古村落保护的经验,并就未来如何继续保护加以阐述。

金溪是千年古县,古镇古村众多,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金溪有不可移动的文物912处,明清古建筑11633栋,是传承有序的明清聚落文化的活化石,集中了礼学文化、商帮文化、科举文化、乡绅文化、家族文化等要素特征,是临川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赣派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对此,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付清远指出,“现在我们主要的问题不是靠国家这么一点点经费,也不是靠国家财政经费,要靠呼吁全社会来保护金溪的传统村落,保护我们全国各地的传统村落。这个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让全国的各个方面都来支持我们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在修缮古建方面,他还介绍了在金溪招募当地工匠使用当地材料与工艺修复危房的试点案例,在修复古建的同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来自苏州市文物局的尹占群局长则结合苏州地区的传统古村落保护表达了几个观点:1.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2.传统村落应该多元化利用,而不能做成旅游目的地;3.对于传统古村落不仅要保护它的格局、建筑和历史环境,更要保护和关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如果仅仅是一个村庄,一个聚落遗产的本身,没有人的参与,没有传统的生活方式的传递,可能就是一个壳,一个废墟。”4.建筑是一部凝聚着信息的书,不能只关注传统的建筑保护,而忽视我们这是时代对建筑形式的延续。

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名城处调研员傅爽则从国家的政策、资金等方面对传统村落保护做了解读,但也提出了“国家的钱投入以后怎么能正确的引导村庄正确使用,能把这个钱用到最好的地方,又使历史风貌不被破坏”这一现实问题。

来自ICOMOS的古斯塔夫·阿罗兹则尖锐的指出——“村子的实际利益相关方应该是村民,但是没有一个村民来到这里,来告诉我们他们想要什么东西,他们有什么需求”——要让这些村民发出自己的声音。另外,他阐述了文化旅游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应该引起大家的广泛注意。

CIPA主席安德烈亚斯·耶奥戈普洛斯针对如何让村民们回到农场去生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要提升本地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医疗条件……并且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养牛、放羊和办公室的工作应该是对等的……这种平等的尊重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和人们意识中的一部分。”

来自产业组的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城市研究院院长李玉峰从产业的角度分享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教育产业先行介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跟科技手段的平行并不矛盾。但是过于强调科技手段的强大,可能会忽略教育方式和保存方式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的所谓的良好以后性的互动”,并强调“如果没有本质的认知,再强大的技术手段也可能会创造灾难。”

光明日报北京站副站长董诚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讲述了媒体在金溪传统村落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媒体自身得到的启示,并建议在传统文化保护领域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良渚遗址管委会的副主任陈寿田做了《大遗址保护的良渚实践》报告,介绍了良渚遗址挖掘的历史沿革、历史意义以及国际地位,并从管理者的角度讲述了从机构、研究、法制、资金等方面对于良渚遗址的保护。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安德烈亚斯·耶奥戈普洛斯从技术方面提出了“所有的考古研究都需要被很好的记录下来,并且不断增加。必须要监控、监测,这样才能有效实施保护,保护好遗址。”的观点,对待遗址应该做好准备,避免遭受任何的一些危害,比如说自然的,或者是人造的危害。

“遗址除了应该被保护外,更应该注重展示历史,传播知识”,ICOMOS 执行委员马里奥·桑塔纳认为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记录这样挖掘的过程,随着这个挖掘的进行我们也可以记录很多实际上能够对于遗址的教育,遗址的保护。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通过自己多年考古的工作经历,对目前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古遗址破坏的严重性深表痛心——“每年都是我们在前面调查,后面在盖楼”。继而对保护大良渚这一理念和措施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良渚经验”有可复制的地方,也有不可复制的地方,“任何一个遗址都有它的独特性、有独特的价值性,但是在保护它过程中所摸索出的一些理念可以为其他遗址保护提供一部分经验”,但对遗址内自然村落的搬迁持有保留意见——“这么大的遗址没有活态的东西,确实说不过去”。同时表达了对于一个遗址保护的最少干预原则,即要保留他的真实性,要保留完整性,尽量少干预。

陈寿田认同李水城的观点,认为如果地方官员、遗址保护工作者、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了这种所倡导的理念的话,良渚经验是可以在全国甚至更大范围内复制,把理念与技术想结合;如果理念还是那种一定要发展,一定要跟遗址抢夺社会资源,那么就不可复制。

清华人居集团的万钧认为目前对文物的保护、对自然遗产的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一个很好的时期,因为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社会力量介入可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促进对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其产生破坏。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反思,通过产权、管理、体制、机制、运营、技术与业态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嘉恒建业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董事长王建文指出在文物保护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文物保护依然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大家的观念上,“我们一方面希望资本介入,希望公众关注,可实际上不是公众参与,而公众消费。我们希望文物变成公众消费的对象,而不是公众参与的对象,这是很大的问题。你把它变成5A景区,人山人海的来,其实这是在过度消费,而不是公众参与。”

古斯塔夫·阿罗兹对良渚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予以了肯定的态度,并通过国际上其他遗址的例子再次强调“要在游客的旅游和遗址的保护方面找到一个平衡”。同时,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与研究并向公众展示。

海淀区旅游委冯军则认为将旅游视为洪水猛兽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旅游是非常好的方式,旅游的核心文化,灵魂也是文化。”对此他提出了“不要把旅游拒之门外,而是要把旅游用好”的观点。此外,他也提出了如何把数字化的成果展示给游客,特别是向青少年展这一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及其前期“数字遗产中国行活动”使我们拓宽了思路,将遗产保护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视野下进行讨论,不仅是解决怎样保护、怎样利用,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开发利用,让保护与开发利用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问题。系列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地交流平台,也做出了很多开拓性的尝试。当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条路,不仅需要各领域专家地探索、社会资本的支持,更需要公众的关注和理解。

安帅会执教巴西吗?历史记载给你答案

现在,在西甲落后巴萨9分的皇马,主帅安切洛蒂或将成为巴西国家队主教练人选。

安切洛蒂此前表示只有皇马不需要他的时候他才会离开,而现在皇马的赛季进展并不顺利,一旦四人都走空,安切洛蒂可能会再次离开。

不过,真要说安切洛蒂和巴西国家队是站在同一边的,就有点违和感了。不是针对安切洛蒂,只是巴西队的传统,不欢迎“洋和尚”。

而安切洛蒂确实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巴西人会不会为他破例?难道巴西就没有本土教练可以担此重任吗?

况且,不少巴西名帅都有两次甚至三次进宫的可能。扎加洛、佩雷拉、斯科拉里都有过两次入宫的经历。

世界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举办 北京中轴线成焦点

1月13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世界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姜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马里奥·桑塔纳、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主席河野俊行,清华大学教授吕舟等中外专家为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活化利用建言献策。

这是一次探索世界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讨会。会上,来自中、法、日、韩、加等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专家,用经典案例、创新模式,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北京中轴线活化利用成功实践、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和北京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等成为专家们的探讨热点。

清华大学教授吕舟以《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吕舟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当代利用实践,从北京中轴线书店评选、《最美中轴线》音乐节目、中轴线文化文化大讲堂、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创意大赛等具体案例中,总结北京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如何将价值传播融入社区、融入生活。吕舟表示,历史城市是人类聚落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历史城镇的遗产价值本身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通过传播历史文化价值,鼓励社会参与价值的阐释和传播,唤醒社会的保护意识,形成社会的凝聚力,加强城市韧性和包容性,是历史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北京的实践当中,尤其这两年北京中轴线的保护,还有一系列历史文化名城其他遗产对象的保护,政府通过搭建历史文化传播的平台和创新的平台,来促进社会广泛参与,参与到历史文化价值的阐释和传播过程当中,来推动历史文化价值提升,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来说是一个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

马里奥·桑塔纳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马里奥·桑塔纳是国际知名的数字遗产专家,他演讲题目是《历史城镇保护的数字孪生成像: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数字技术为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马里奥·桑塔纳表示,“北京的中轴线已经制成了一些数字产品,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越明聚焦北京中轴线,详细介绍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和北京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作为长期研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专家,杨越明教授关注中轴线作为遗产资源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多重价值,以及中轴线申遗对北京城市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她希望能够通过相对规范的指标体系,让民众真切感知古老中轴线的时代价值,充分理解个体与中轴线的关联,进而推动更多人参与到中轴线及北京老城的保护传承中。“这项研究工作带有一定的原创性与跨界性。无论是框架设计,数据获取还是要素评价都富有挑战。整体上我们把北京中轴线和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设置成四个大的框架,分别是环境与发展韧性、繁荣与美好生活、包容与大众参与、传播和文化涵育。希望通过客观数据案例及民众主观感受,唤起对于中轴线文化遗产,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世界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伴随着“云上中轴”小程序2.0升级上线。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办公室、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腾讯共同发布了“数字中轴·小宇宙”的概念先导片。与一般的线上导览不同,“数字中轴·小宇宙”将要打造的是一种全新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将综合运用高清照扫、游戏引擎技术、云游戏等前沿技术,在数字世界里,再现北京中轴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先生作为“数字中轴文化大使”为先导片倾情配音。完整产品将于2024年夏天正式上线,届时每个人都能在“数字中轴·小宇宙”中自由探索,“身临其境”体验北京中轴线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

本次发布的先导片提前展示了北京中轴线数字化视觉效果,片中,高清照扫建模技术还原重现了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往昔风采;游戏引擎的加持,使得观耕台上的日升月落、春夏秋冬尽收眼底;数字世界里的北京中轴线,将天人合一的宏大叙事,蕴藏于目之所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基石。北京中轴线正是这种文化观念的集大成者,它就像一个“小宇宙”,通过建筑与祭祀,收天纳地,与大宇宙息息相通。

7个世纪的岁月隔阂,并没有暗淡北京中轴线的壮美风采。讲好北京中轴线的故事,数字技术带来无限可能。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北京中轴线以前所未有的表现方式和立体生动的呈现形式,为超大型的系统性、组群性、复杂性文化遗产的价值阐述与弘扬树立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