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施米德加尔

历史上希特勒爱将人称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是怎么被希特勒逼杀的?

1944年7月17日清晨,隆美尔驱车视察诺曼底前线,分别会见了西线装甲集群司令施彭韦堡和党卫第1装甲军军长迪特里希,下午四点在返回司令部的路上遭遇盟军飞机轰炸,两架英军的飓风式战机扫射了陆军元帅的座车,隆美尔身负重伤当场不省人事,被紧急送回后方治疗。三天以后,震惊世界的二战著名爆炸案“720事件”爆发。

事实上,在柏林等待消息的的反叛军官们干得很糟糕,当施道芬贝格上校从狼穴脱身返回柏林的后备军司令部时,却惊讶地发现他的战友们什么都没有做,处在一片迷惘和混乱中,所以很快就被戈培尔平息了事态。而真正下手比较快的,反倒是密谋集团远在法国巴黎的“同志们”。

1944年7月20日下午四点,施道芬贝格用电话通知了在巴黎的表弟霍法克中校,敦促他们立刻行动起来“起义”。于是密谋集团主要成员、德军驻法国军事总督施图尔纳格尔中将下令抓捕党卫队成员,到天黑之前,巴黎所有1200名党卫队保安处官兵全部被国防军缴械关押起来,堪称雷厉风行。

深夜一点,希特勒通过广播发表演说,第一是证明自己还活着,第二是要求所有德军官兵要遵守效忠誓词,这也就意味着“720事件”彻底失败了。第二天,暂时接手“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克鲁格元帅终于表态了,他否认了解任何叛变计划,并要求施图尔格纳尔立即释放被捕的党卫军官。

后者只能照办,当晚陆军将领们在巴黎拉菲尔旅馆举办酒会,给刚刚获释的党卫队高级军官压惊,这事既悲哀又滑稽,因为党卫队马上就会按照命令逮捕涉事的国防军将领了,而一天前他们却差点被全部枪毙。酒会结束后施图尔格纳尔奉命去柏林报到,途中举枪自杀,结果却没有死成,双目失明后被党卫队押送柏林受审,霍法克中校也随即被捕。

所以把隆美尔送上黄泉路的,正是这个中将和那个中校:施图尔格纳尔自杀后被送到陆军医院,在抢救过程中神智已然不清的他喃喃地呼唤着隆美尔的名字。如今看来,他是认为假使隆美尔在位,绝不会像克鲁格那样背信弃义和冷酷绝情,西线德军说不定会真的“反水”与盟军溝和,所以甚是不甘和怀念,属于情不自禁的下意识行为。

那么假设隆美尔没有负伤,而是继续统率着西线德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群,真的会支持叛乱和反抗希特勒吗?笔者个人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是隆美尔并不支持在肉体上消灭希特勒,另一方面,只要希特勒证明自己还活着,隆美尔也没有足够的威望说服西线德军跟他同进退。总而言之,施图尔格纳尔的呼唤,被秘密警察迅速而如实地上报。

在野战医院里,隆美尔在获知720事件后曾写信给妻子露西“有人居然企图谋害元首,这使我感到极为震惊,感谢上帝,一切总算是平安无事”,这充分说明隆美尔对希特勒的复杂态度,他忠于希特勒而又无法忍受他,他想过推翻希特勒却从来没有想过杀死他。有理由相信,他对反希特勒密谋集团的活动是有所了解的,尽管他在没有亲自参与,因为在西线,是密谋集团活动的“重灾区”。

不就以后的9月7日,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被捕(他不冤枉),昏了头的隆美尔居然要求希特勒释放他,这就加重了小胡子的怀疑。而霍法克中校则在柏林的盖世太保总部遭到了残酷的刑讯,这帮家伙折磨人的手段是骇人听闻的。

经过长时间的拷打后中校终于崩溃了,他招认隆美尔确实参与了720阴谋,并言之凿凿引用了隆美尔的原话:“告诉柏林的人,他们可以指望我”,这个话到底有没有说过,已经无法证实,因为隆美尔没有得到与霍法克对质的机会。

盖世太保整理的口供被火速送往腊斯登堡“狼穴”大本营,之前半信半疑的希特勒登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不过并没有马上下达处死隆美尔的命令。这个时候,纳粹鲍曼给隆美尔的棺材板上钉上最后一颗钉子:就算隆美尔没有参与720阴谋,但也肯定是知情者,而知情不报与叛变无二,希特勒遂下定决心让隆美尔死去。

至于为什么采取逼迫隆美尔服毒自杀的办法,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后来在纽纶堡法庭上供述:“元首认识到,如果这个赫赫有名的元帅,德国最得人心的将军,被逮捕并押上人民法庭的话,这将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因此,希特勒经过与凯特尔商量,决定给隆美尔出示控告他的证据,然后给出选择:

要么被押上所谓的“人民法庭”受审,要么主动自杀,如果自杀的话,他死后将获得全副军人荣典的国葬,同时保全他的家属。1944年10月14日凌晨,两名“钦差”带着使命从狼穴出发,分别是元首大本营副官布格道夫将军和陆军人事处长迈赛尔将军,中午时分,他们抵达隆美尔在赫林根的家,此前,这里已经被当地党卫队的装甲车公开包围(最早是秘密监视)。

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隆美尔也别无选择,只经过短短五分钟的谈话,陆军元帅的自杀已成定局,他告别妻儿后跟随两名将军上了汽车,开出两里地之后服毒自尽。德国官方宣布隆美尔因7月17日的重伤不治身死,希特勒致露西的唁电第一时间就到了:“您丈夫的死给您带来巨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真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北非英勇的战役联系在一起”!

龙德施泰特元帅代表国防军出席了隆美尔的葬礼,极尽哀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终幻想7:重制版》神罗城构造重新设计 加入NPC日常及新内容

原标题:《最终幻想7:重制版》神罗城构造重新设计 加入NPC日常及新内容

E3发布会上,官方在现场宣布《最终幻想7:重制版》第一章将有两张蓝光那么大的容量,故事范围为米德加尔地区,对于这个惊人的容量,北濑佳范在之后的采访中已经多次进行了解释,昨天FF7R官推更是发布了一份关于这个问题的公告。

在这份官方公告中,北濑佳范表示,关于重制版,首先,他们一开始重视的就是,能充满魅力地描绘最可以象征《最终幻想7》(原版)世界观的“米德加尔”地区。

米德加尔地区的内部构造被进行了新的设计修改,加入了驻地居民的生活描写,以及新的故事,最终描绘了原作到“逃出米德加尔”的故事,这需要2枚蓝光那么大、世界观和故事都足够充实的容量。

随之而来的,无论是关于角色的成长,还是BOSS怪物的配置来说对本作都是最合适的,作为一款独立的游戏进行完全的再创造,打造成可以充分值得游玩的作品。

最后北濑佳范称《最终幻想7》重制计划还将有数款作品推出,作为第一部,《最终幻想7:重制版》会在2020年3月3日发售,敬请期待。

1944年安齐奥战役德军第352步兵师奇斯泰尔纳重镇防御战黎明脚步

原标题:1944年安齐奥战役德军第352步兵师奇斯泰尔纳重镇防御战黎明脚步

奥托洛奇上尉回忆道:“那一夜我整夜都难以入眠,指挥部下达死守的命令文件就放在桌子上,旁边的弗雷德里斯少尉,呼噜声成为指挥部中凝重气氛中最不合事宜的声响,似乎是在我整夜胆战心惊的讽刺,美军第3步兵师,从各个方面汇集而情报,该师人数达到18000人左右,拥有独立装甲营,一个机械化炮兵团,如果美军当夜发动进攻,整个小镇的防御几乎就在弹指间崩溃,只有214名士兵,两辆残破的四号的坦克和几辆工兵装甲车,而弗雷德里斯少尉当夜出击似乎也预示美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奇斯泰尔纳重镇。

凌晨2点50分司令部,突然发来电报也使我吓出一身冷汗,在回复情况紧急后,夜里已经发生战斗后,指挥部随即发布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最后一人,而这样的回复从2月三号到四号的凌晨已经接连下达了数封。”

奇斯泰尔纳重镇位于德军整个安齐奥战役封锁线的重中之重,那一夜对奥托洛奇上尉来说是最难熬的一夜也是他人生最长的一夜,在弗雷德里斯少尉一次看似冒失的出击中,却成为当夜发生的唯一场战斗,空城计似乎让德军靠着运气躲过去,而那一夜美军第三步兵师忙着干嘛呢,忙着核对情报,美军第三步兵师,师长·特拉斯科特少将,本来根本不在乎小镇内部到底是德军戈林装甲主力,还是那一个师的主力部队,想连夜发动进攻,最终英军司令部觉得必须核对一下,让美军第三步兵师不要冒险突进,而这一核对当夜美军第三步兵师就几乎错失良机,而美军第6军指挥官约翰·P·卢卡斯少将本人也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对美军采取果断的战术行动严重缺乏信心,说到底约翰·P·卢卡斯少将本人根本不信任英国人制定代号的鹅卵石计划,其不果断的行为也让他在不久后尝到苦头,差一点让整个战役完全失败掉。

而美军第三步兵师的来头和装备情况可以说是当时乃至至今的世界级王牌野战部队,论履历,美军第三步兵师从1917年组建,到第二次世界爆发,其获得荣誉比美军大红一师多出一倍左右,该师也是美军番号保留至今美军的王牌部队2003年伊拉克战役期间,也是美军第三步兵师作为先头部队3月从科威特攻入伊拉克,4月占领巴格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3步兵师在马恩河战役中英勇作战,在友邻部队均已败退,本师伤亡惨重的情况下 ,仍然坚守阵地,力战不退,所以号称“马恩磐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参加北非战役,西西里战役,法国南部登录战役,也是美军第一支在欧洲作战2年半的部队,朝鲜战役期间,也是美军唯一,一支部队在正面作战能够独挡一面部队,长津湖战役中接应陆1师成功突围就是美军第三步兵师,在那样恶劣战局之下成为美军唯一支把后撤变成进攻的部队。

而本文重点讲述的1944年安齐奥战役,美军第三步兵师也是成为当时盟军部队,突破德军封锁推进到最前面部队,虽然只有五公里,而这五公里却成为后来安齐奥战役成败最为关键的五公里,但说这么多也是没有用,1944年2月4日凌晨运气站在德军那边,第三步兵师因为美军高层指挥出现问题,并没有能够及时突破德军防线分,美军第三步兵师才正式发起进攻,开始大规模炮击奇斯泰尔纳镇区德军防线。“密密集火力铺天盖地的炮火,瞬间亮过了阴沉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美军的进攻开始了,而这时援军第352步兵师已经抵达哪里呢,不管无线电怎样呼叫,都没有丝毫的动静,弗雷德里斯少尉也在美军炮击中惊醒,这时恐慌表情的也第一次在弗雷德里斯少尉脸上呈现出来。”

美军第三步兵师在早上终于接到确切情报,当时位于美军第三步兵师前方的德军部队不可能是德军戈林装甲师主力部队,因为戈林装甲师已经在7点30分对英军第一步兵师展开了攻击,其装甲主力正在英军第46皇家坦克团展开激战,这时美军三步兵师才知道他们已经中计,开始大军压上。而这时失去联络的德军第352步兵师,早已伴随黎明的脚步,抵达了斯泰尔纳重镇后方外围地区,在全师完全展开之后,随即打开了电台,这时才知道奥托洛奇上尉所在连队已经呼叫第352步兵师电台多时,而同时推进到奇斯泰尔纳重镇外围的美军第三步兵师,机械化先头部队,突然遭到刚刚展开的德军第352炮兵团火力覆盖打击,15门轻型105毫米榴弹炮,打出炮弹刚好命中美军第3步兵师车队中间,猝不及防的美军第三步兵师先头部队损失惨重,短短几分钟时间就造成了美军上百人伤亡,数辆运兵装甲车被炸毁。第三步兵师,在遭遇到德军第352炮兵团火力打击后,开始进行第二次撤退,美军第6军.军长约翰·P·卢卡斯少将,直接向英军司令部投诉,英军明显情报有误,第三步兵师遭遇到火力单位,是整整德军一个炮兵团打出的火力基数,这意味德军在奇斯泰尔纳地区已经整整集结了至少一个师的兵力进行防御。

德军第352步兵师一夜行军25公里最终在7点45分提前15分钟抵达预定地点,一场拉锯战也就此展开了,这场被遗忘的战役最终的激烈程度超出整个意大利战线其它战场,但是属于局部战役也最终会遗忘在意大利战场的战争角落之中。

她是希特勒眼中的“完美情人”:活到101岁被后世唾骂70年

她是希特勒眼中的“完美情人”:活到101岁,被后世唾骂70年!希特勒的秘密情人:集演员导演摄影于一身,100岁仍在拍电影!

美国TIMES周刊曾经评选过20世纪一百位最重要的艺术家,入选者中只有一位女性,她就是集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于一身的莱妮·里芬斯塔尔。

莱妮·里芬斯塔尔是德国人,1902年8月22日生于德国柏林。她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舞蹈家,她21岁那年,确实成功举办过自己的舞蹈专卖晚会,并由此一夜成名。但是,在一次演出中,膝盖严重受伤,她的舞蹈梦才被终结。

后来,一个偶尔的机会,让她与电影结缘。她在范克导演的《圣山》中,担任女主角。拍摄过程中,导演有事离开剧组,里芬斯塔尔试着接手导演工作,没想到,她拍摄的片段得到了电影公司的肯定。此后,里芬斯塔尔因连续接演几部电影而成为德国最红的默片电影女明星,受到许多德国影迷追捧。

但她不满足于做一个明星,于1932年,自导自演了第一部剧情片《蓝光》,从此放弃表演,开始了专职导演的生涯。在观众的心目中,里芬斯塔尔是一个美丽的、坚强的、才华横溢的女人,从而收获了海量粉丝,其中,有一位特殊的粉丝,就是声名鹊起的时代狂人希特勒。

希特勒在看过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后,非常欣赏她电影中那种阳刚的、强烈的、瓦格纳一般骄傲的美学。1933年,希特勒在一场与里芬斯塔尔的私人会面后,邀请她为纳粹拍摄纪录片。里芬斯塔尔答应了希特勒的要求,并于1933年拍摄了纪录片《意志的胜利》。

1936年,她拍摄了描写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该片在电影技术上的创新始终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而其拍摄动机却让这部杰出影片成为服务于纳粹政府的法西斯美学的代表作品。1938年4月20日该片首映,恰好是希特勒的49岁生日。她的这分辉煌的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大奖,为纳粹服务,成了她人生的污点。

有很多人怀疑里芬施塔尔是希特勒的秘密情人,但她本人却坚决不承认这一点。里芬施塔尔仅有的一次婚姻是1944年嫁给梅杰彼得雅各布,但3年之后两人就分手了。里芬施塔尔没有子女,她唯一的弟弟海因茨也在二战战场上死去。

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因为涉嫌与纳粹牵连,被投入了监狱,她先是被美军逮捕,后又成为法军的阶下囚。她在监狱中度过了4年时光,期间,她还曾一度被关进精神病院。直到1952年,她考重获自由。西柏林法庭对她做出的终审判决是:“里芬斯塔尔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没有致力于建立与自己艺术事业无关的联系,她与希特勒之间不存在暧昧关系。”

虽然法律给了她无罪宣判,但是,现实生活却将她拒之门外。重新获得自由的里芬斯塔尔试图恢复自己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但是雷芬斯塔尔长期受到欧美电影界的,孤独地生活在慕尼黑郊外的寓所中。她常感叹:“女人,是不被允许犯错误的。”

上世纪60年代,决定重操旧业的里芬施塔尔在苏丹中部的努巴人部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拍摄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她自己也被努巴人当做了他们中的一员。

结束了在苏丹的生活,里芬施塔尔又转向水下摄影。1973年,71岁的里芬斯塔尔谎称自己只有51岁,参加了海底潜水训练,她要实现自己的一个宿愿:拍摄水底世界。不久,她果真成了一个出色的水底摄影师,并出版了两本插图著作,《珊瑚花园》和《水下的奇观》。此后的26年时间里,里芬斯塔尔进行了2000多次潜水,拍摄了大量胶片,影片是从这些胶片中经过剪辑制作出来的精华。

年满100岁时,她以自己的潜水活动为基础,创作了一部电影,名为《水下印象》。片子从她70多岁开始拍,拍到100岁,她把30年的注意力都投向那些鱼,那些植物,那些色彩。我看着画面上五光十色的景象,很难接受这个女人曾经拍出过那么激情燃烧的片子。

片子一开始,100岁的里芬斯塔尔对着镜头说,我尽量避免使用评论,因为有时候画面比文字更有力量。她用45分钟记录了她于1974~2000年在印度洋海底潜水拍摄的另类人生。她不用一句旁白,只用镜头和音乐,展现另一个世界,这次不是为了征服,不是为了教化,这种心境何处得来?这好像是对自己一生的深沉总结,这个毫无悬念傲视所有女导演的人,居然柔和得像一杯白水。

里芬斯塔尔是个饱受争议的女人,她一生导演了8部电影,主演了11部电影。《蓝光》、《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低地》等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只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里芬斯塔尔渐渐被人遗忘。但是,她的活力无人能及,她虽然遭人唾骂,里芬斯塔尔的几部重要作品是公认的电影艺术的里程碑,她的作品却让许多电影人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在100岁生日招待会上,里芬斯塔尔推出了她的个人回忆录《过滤时光》,一年后去世,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