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施塔德尔

为抗议气候变化欧洲活动人士开始流行把手粘在世界名画上

(观察者网讯)据8月25日报道,最近,德国、英国、意大利的气候活动人士盯上了博物馆里的世界名画和雕像,他们开始用胶把手粘在艺术作品的画框或底座上,以抗议当地政府的能源政策及对气候变化的不作为。

当地时间8月25日,德国影响力最大的文化机构德国文化委员会(The German Cultural Council)谴责此类行为会损害珍贵的艺术品,并告诫这些抗议人士不要将艺术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一事对立起来。

据德新社报道,一家名为最后一代的起义的德国气候活动组织最近频繁发起抗议活动,比如让成员坐在柏油路上,用此方式堵了几十条德国境内的道路。

该组织声称,他们想用各种不同寻常的抗议方式提醒人们和当地政府注意:现在仅剩很短的时间来阻止全球变暖达到灾难性的水平。

该组织的抗议对象目前主要是德国政府在北海的油气开采项目。最后一代的起义官网上称,他们的目的是要求德国总理朔尔茨声明不会再有新的北海油田钻探项目,我们必须节约石油而不是钻探。

为了让人们和德国政府关注到他们的抗议,这些气候活动人士把抗议地点从马路转向了博物馆和美术馆。

当地时间8月25日,最后一代的起义组织的支持者来到世界知名绘画收藏馆–柏林画廊,两名气候活动人士将手粘在了《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的画框上。这幅创作于1504年的画出自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画家大·卢卡斯·克拉纳赫之手。该画背后的故事来自《圣经》,展示了圣若瑟和圣母玛丽亚带着耶稣逃往埃及途中在林中休息的场景。

两个参与抗议的女孩,一个19岁,高中辍学后就加入了最后一代的起义组织的抗议运动,另一个24岁。俩人声称,她们选择这幅画的原因是,我们都渴望家人和朋友有一个安全的未来……我们没有更多时间可以浪费,因为气候灾难已经开始。

前一天(当地时间8月24日),还有两名气候活动人士跑到了法兰克福的施塔德尔博物馆,把手粘在了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尼古拉斯·普桑1651年的画作《暴风雨中的皮拉摩斯和提斯柏》的画框上。

当地时间23日,德累斯顿画廊的镇馆之作–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1513-1514)的画框,也没逃过这些气候活动人士的黏胶。

针对此类抗议活动,当地时间8月25日,德国文化行业领袖组织德国文化委员会谴责此举已经威胁到了重要艺术品的安全,并警告抗议人士不要将艺术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一事对立起来。

德国文化委员会常委董事奥拉夫·齐默尔曼(Olaf Zimmermann)称:尽管我能够理解气候活动人士的绝望,但我要明确一点,把自己粘在著名艺术品画框上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此举损坏艺术品的可能性非常大。受到威胁的作品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和我们的气候一样应该受到保护。

在英国伦敦,当地的活动人士上个月盯上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一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还在画框上喷上了没有新石油的字样。

当地时间8月18日,意大利气候活动人士把手粘在了梵蒂冈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拉奥孔雕像的底座上。

德乙第3轮:雷东多定胜局凯泽2-1升至次席 比勒费尔德遭遇3连败

原标题:德乙第3轮:雷东多定胜局凯泽2-1升至次席 比勒费尔德遭遇3连败

新赛季的欧洲联赛已经悄然拉开帷幕,笔者仍然会对5大联赛的第二级别联赛进行每周的盘点,考虑加上荷甲、葡超、比甲以及土超,同时,解放者杯、南美杯以及巴甲等南美顶级赛事也会继续关注。有兴趣的球迷可以关注我,谢谢。

德乙第3轮,雷根斯堡及杜塞尔多夫均没能连胜下去,凯泽斯劳滕主场力挫圣保利,升至积分榜次席,5名日本球员披挂登场,奥川雅也的助攻没能帮助比勒费尔德逃脱3连败的命运。

菲尔特保持不胜,卡尔斯鲁厄则是3轮仅有1分,深陷降级区。两个进球均在下半场前半段出现,菲尔特队长、瑞典国脚前腰赫尔戈塔妙传,法兰克福借将、锋线快马阿彻左脚破僵局;不到10分钟后,菲尔特的突尼斯国脚中卫哈达迪手球送点,卡尔斯鲁厄后腰万尼策克操刀命中,拉平比分。

桑德豪森拿到第二胜,前3轮6分;杜塞尔多夫则是结束两连胜,遭遇赛季首败。桑德豪森的进球来自下半场伊始,边卫奥克洛基传中,前腰巴克曼前插左脚破门。客队的日本国脚田中碧踢满全场。

领头羊主场战平纽伦堡,3轮7分,以3个净胜球的优势领跑,纽伦堡则是两轮不败,拿到4分。

不爱升级的汉堡在联赛前半段还可以有所发挥,他们坐镇主场,拿到第二胜,同时终结了海登海姆的两连胜。打进唯一入球的是高中锋格拉策尔,他接到瑞士边卫穆海姆的喂饼一锤定音。格拉策尔前3轮打进3球,并列射手榜头名。

帕德博恩4比2汉诺威96(28分钟克拉尼奇乌龙,52分钟皮埃林格,60分钟沙伦伯格,89分钟普拉特;12分钟尼尔森,37分钟图切特)

帕德博恩成为本赛季德乙的进球担当,前3轮轰进10球,本轮主场在半场落后的情况下,下半场连进3球完成逆转,汉诺威则是3轮仅拿1分。虽然两度落后,但帕德博恩丝毫没有慌乱,下半场前15分钟连进两球逆转比分,替补登场的沙尔克04旧将普拉特锁定胜局,立下头功的是传射建功的队长沙伦伯格。日本国脚边卫室屋成为客队踢满全场。

罗斯托克2比1比勒菲尔德(25分钟普勒格尔,85分钟罗斯巴赫;48分钟塞拉)

罗斯托克收获两连胜,同时送给比勒费尔德3连败,后者成为前3轮仅有的没有拿分的两支球队之一。右边锋普勒格尔及中卫罗斯巴赫先后建功,一度为比勒费尔德追平比分的是前德国国青队中锋塞拉,给他送出助攻的是日本国脚奥川雅也。

马格德堡1比2霍尔斯坦因基尔(43分钟塞卡,56分钟劳伦斯两黄变一红;17分钟科门达,59分钟皮赫勒尔点球)

马格德堡遭遇前3轮第2场败仗,基尔则是3轮不败,拿到首胜。马格德堡原本在上半场结束前已经追平比分,但拜仁借将、19岁的后防高塔劳伦斯吃到第二张黄牌被罚下,客队的奥地利射手皮赫勒尔点射锁定胜利。主队的日本边锋伊藤达哉第82分钟替补出场。

达姆施塔德两连胜,送给布伦瑞克3连败,后者在积分榜垫底。夏季新援、瑞典U19国青队中锋维尔赫姆森打进制胜球。主队的日本国脚边锋远藤溪太首发出战。

凯泽斯劳滕拿到第2胜,前3轮保持不败,仅以净胜球差距位居积分榜次席,送给圣保利赛季首败。开场仅仅9分钟,本赛季自由加盟的前德国国脚杜尔姆沉底挑传,中锋博伊德头槌破僵局,1比0。

第86分钟,替补中场赫尔切尔斜传,博伊德弧顶前沿直传,后插上的本土边锋雷东多禁区左侧低射锁定胜局,2比0;两分钟后,圣保利利用角球扳回一城。

直播预告:德国施耐德+舒马赫建筑师事务所——严谨与浪漫

国际建筑、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华协会主办的CAID国际名师讲座系列将于为大家分享。他们将通过中德多个代表项目的讲述,全面展示建筑师如何通过捕捉感性的设计因素,以及理性分析完成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实用的诗意空间。

秉持“严谨与浪漫”的设计态度,追求实用的诗意空间,一直是德国施耐德+舒马赫建筑师事务所35年来所坚持的设计理念。从施塔德尔博物馆项目到深圳前海数据中心,全面展示了好的建筑应该是让人乐于逗留其中的,以及如何在实用性与诗意中寻找平衡点。

德国施耐德+舒马赫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与中国区合伙人共同带来“严谨与浪漫”的主题演讲,并将通过中德多个代表项目的讲述,全面展示建筑师如何通过捕捉感性的设计因素,以及理性分析完成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实用的诗意空间。

米歇尔·舒马赫教授,德国注册建筑师、德国汉诺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可移动建筑研究专家、德国建筑师协会理事。舒马赫教授于1988年创立施耐德+舒马赫事务所,近40年从业经历中,主导并参与了众多欧洲地标项目。同时,舒马赫教授作为设计主创亲自参与中国区设计项目,有着丰富的国际合作项目工作经验。此外,舒马赫教授一直活跃在科研前沿,在建筑节能、幕墙、可移动性等方面有诸多研究。

“严谨和浪漫是我们一直秉承的设计态度。我们一直努力创造一种实用的诗意空间。”

王楠女士师从舒马赫教授,具有多年中德两国从业经历,并于 2011年在天津成立施耐德+舒马赫中国分公司并担任中国区合伙人。10年间在中国主持完成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如前海信息枢纽中心、前海招联总部大厦、深圳开放创新中心、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C02地块等。并随着设计团队的不断壮大,于2019成立深圳办公室。

“在中国市场的实践中,一直在脚踏实地,努力在诗意的空间和实用中寻找一个结合点。”

德国施耐德+舒马赫建筑师事务所(schneider+schumacher,简称s+s),1988年由施耐德先生和舒马赫教授创立于德国法兰克福,提供从建筑、建造到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服务,所涉领域包含商业、文化、工业、科研、教育、住宅、交通、建筑改造等。目前在奥地利维也纳、中国天津、深圳等地设有分部。施耐德+舒马赫事务所(s+s)在35年中,一直坚持以设计创新、严谨且富有情感的建筑设计为理念,一方面秉承了传统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又在范式之外用激情与创意迎接多变的挑战。代表项目包括西港片区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欧洲粒子加速器研究中心、施塔德尔博物馆扩建等多个项目获得密斯凡德罗奖项提名,其中国团队也参与设计建造了诸多重点项目,包括深圳前海信息枢纽中心、深圳招联总部大厦、深港开放创新中心及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C02地块等。

战争史上最可怕的军人二战德国最高荣誉获得者摧毁了敌方5个装甲军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1916-1982)他是唯一一位“金橡树叶双剑钻石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

汉斯·乌里希·鲁德尔是俯冲轰炸机王牌飞行员。执行了2530次战斗任务:大约有400次是在福克尔-沃尔夫190战斗机上完成的,击落9架苏军飞机(7架huntings,2架IL2),自己也被击落32次。在不到6年的战争中,他还摧毁了150个炮兵阵地,足够装备5个装甲军的坦克,800–1000辆其他各种型号车辆,击伤击沉了四艘大型军舰,70艘两栖登陆舰。炸毁无数的桥梁,掩体和补给线。正如他本人所描述的,他一共在战斗中飞行了60多万公里,用掉了500多万升燃油;他一共投掷了100万公斤的炸弹,发射了100万发机,超过15万发20毫米炮弹以及超过5000发37毫米炮弹。

带金橡树叶、宝剑和钻石的骑士十字勋章是铁十字奖章中的骑士十字勋章的最高级别。它也是二战德国给予战场上的最高荣誉。

它在整个二次大战中只颁发过一次(违反了原定的授勋原则,原是准备在大战结束、轴心国取得最后胜利时授予12位最杰出的德国国防军、武装党卫队任何部队或辅助部队和组织中的任何级别的军官和士兵),受勋者是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以表彰他那令人难以置信、无与伦比的英勇战绩。

他的战绩包括摧毁了足以组成5个完整苏联装甲军的519辆坦克,还有150个炮兵阵地,近1000 辆其他车辆,70艘登陆舰,2架La-3战斗机,1架IL-2强击机,击沉了战列舰“马拉”号,击伤了“ 红色十月”战列舰,还击沉了另外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同时他还被击落过32次,拥有2530架次的战斗出动记录(6年中平均每天出动一次以上,没有休假、没有休息!)。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1916年出生于西里西亚。他是一个牧师的儿子。在学校他的成绩很糟糕,只受了有限的教育。当纳粹掌握政权时他还是个孩子,所以被灌输了很多纳粹理论。在他这个年纪,他体现出了对体育方面的兴趣,同时在学校中表现却很不好。1936年他参加了德国空军,同时作为一个军校学生继续发展他的体育才能。在通过了飞行训练课程,成为一名飞行员后,他递交了学习俯冲轰炸技术的申请但被退回。作为替代,他接受了侦察机的飞行训练并且在 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中执行长距离侦察飞行任务。1939年10月11日,他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奖章。同时他继续申请Ju87“施图卡”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课程并在1940年5月得到了批准。训练结束后,鲁德尔中尉被派往斯图加特的“施图卡”训练学校,所以在法国战役中他未执行战斗任务。之后,他被调往第 2俯冲轰炸联队第1中队,参加了1941年5月对克里特岛的空降入侵,但仍未执行战斗任务。作为对“巴巴罗萨”作战的准备,鲁德尔的联队随后被调往东线点,他执行了第一次俯冲轰炸任务。在接下去的18个小时内,他一共执行了4次战斗任务。1941年7月18日,鲁德尔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奖章。

1941年9月23日,鲁德尔的联队(第一和第二中队)袭击了砢琅施塔德港湾(在列宁格勒附近)中的苏联舰队。在袭击中,鲁德尔用1000公斤炸弹击沉了苏联战列舰“马拉”号,炸弹命中了她的弹药库并把她炸成了两截。

1941年12月24日,鲁德尔在圣诞前夜执行了他的第500次飞行任务。12月30日,他从里希特霍芬将军(一战中著名的飞行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兄弟,也是二战中的德国空军元帅)本人手中接过了金质德国十字勋章,然后鲁德尔被派往格拉次去培训新的“斯图卡”乘员。1942年1月15日,他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在他自己的要求下,1942年6月他回到了东线中队第一分队的指挥权,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执行战斗任务。那时他的分队经常被派去对付苏联坦克,尽管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炸弹并不是一种适当的反坦克武器。

1943年2月10日,汉斯·鲁德尔执行了他的第1000次飞行任务并且成为了德国的国家英雄。随后他被派往在布良斯克新组建的特别的空中反坦克单位,试验改进过的Ju-87 D-3型(坦克破坏者,绰号:大炮鸟)。新的Ju-87 D-3型在机翼下挂载了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从高炮改进而来,装有特殊整流罩并且每门炮配有6发弹药),是德国空军实验局对东线严峻的坦克战形势作出的反应。原型机首先被用于在黑海上攻击苏联登陆艇,鲁德尔在三周内就摧毁了70艘。1943年3月,在贝尔格诺德的一次坦克战中,鲁德尔用他的新型Ju87 击毁了第一辆苏联坦克。“……我的后座机枪手告诉我他看见坦克象颗炸弹似的炸开了而且他看见有些碎片撞上了我们的飞机……”(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之后,更多的Ju-87 D-3被改装成坦克破坏者,同时从1943年10月起,新设计的Ju-87 G-1 开始陆续抵达东线日,空军上尉汉斯·鲁德尔获得了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他的分队共有9架Ju-87 G-1,被指派在“堡垒”作战(库尔斯克会战)中支援第3党卫军装甲师(骷髅师团)。在会战的第一天,鲁德尔在第一次出动中就击毁了4辆苏联坦克,到那天结束,他的战绩达到了12辆。“我们都知道每一辆击毁的坦克都意味着更多的德国兄弟被拯救了。”(汉斯·鲁德尔)同时,鲁德尔分队的战绩也促使了新的“坦克破坏者”分队(Panzerstaffels)的组建。根据他的经验,鲁德尔为“坦克破坏者”分队发展出了新的攻击战术。他发现对付坦克的最佳途径是从后方或侧方袭击它们(T-34的后方安装着引擎和冷却系统,不能安装重型装甲板)。有趣的是这就意味着飞机为攻击敌坦克必须从敌方向我方飞行,不过这对在攻击中受伤的飞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1943年10月25日,汉斯·鲁德尔被授予带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在1944年3月的早些时候,他完成了第1500次战斗任务并被晋升为少校。3月晚些时候,在一次任务中,鲁德尔的分队遭到了一个分队的La-5战斗机的攻击。一架“施图卡”被击伤并迫降在地面上,乘员安然无恙。汉斯·鲁德尔决定降落并把他的同志们从敌占区救出来。降落很顺利,他把乘员们从损坏的飞机中拉了出来,但却发现由于地面过于松软,飞机不能起飞了。他们被迫向着德军战线步行前进,同时逃避着俄军的追捕。鲁德尔和他的同志们到达了德涅斯特河并在冰冷的河水中游了600米,在即将上岸时,他的后座机枪手淹死了。最后,受了伤的鲁德尔是唯一一个成功回到德军战线的人。随后他返回了他的分队,受到了他的同志们的热烈欢迎。1944年3月29 日,由于他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少校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被授予当时德国最高军事荣誉—带钻石、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11月,在布达佩斯附近的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中弹。不过几天后,他带着腿上的石膏回到了部队。1945年1月1日,鲁德尔被授予带金橡树叶、钻石和宝剑的骑士十字勋章,成为唯一一名这个德国最高军事荣誉的获得者(也可以说这个荣誉是为他个人创立的)。在2月,鲁德尔在法兰克福附近的一次战斗中飞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右大腿又一次严重受伤,他挣扎着回到了德占区,很快被送往野战医院,并被截肢。然后他被送到柏林的医院,在那儿装上了假肢并很快回到了部队。在战争的最后日子里,空军上校鲁德尔指挥着德国空军的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施图卡”近距离攻击/支援联队——第2俯冲轰炸联队“殷麦曼”(殷麦曼是德军一战中著名空战英雄,“殷麦曼跟斗”由他创立,直到现在仍然是空战基本战术之一),他指挥着联队奋斗在东线直到最后的时候。

战争结束时,他想带着他的分队进行一次自杀攻击,但被他的上级阻止了,理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祖国有可能还需要他。”这也是他唯一不进行自杀攻击的原因。 1945年3月他也曾自愿要求飞往被苏军包围着的柏林以救出希特勒。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时,鲁德尔上校在波希米亚进行了他在“施图卡”上的最后一次飞行。他与美军接触以安排他和他的队伍一起从苏占区飞往美占区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后来,他先在英国接着又在法国接受了审问,并最后被送往巴伐利亚的医院以彻底康复。1946年,鲁德尔离开了巴伐利亚的医院,成为了一名公路运输承包商。1948年,他去了阿根廷,为国营飞机制造厂服务。

俄罗斯小提琴大师施塔德勒演绎舒伯特、柴可夫斯基作品

尽管他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确是苏联小提琴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老师包括了苏联小提琴学派的几位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演奏中也强烈的反应了几位老师的影响,火热的演奏激情,细致入微的音乐处理,高超且稳定的技巧功底。

2.谢尔盖.施塔德勒(Sergei Stadler)1962年5月2日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小提琴家,他的音乐生涯从钢琴学习开始,随后开始小提琴的学习。先后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他的老师包括有著名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的、科岗、特列季亚科夫、瓦伊曼等。

3.他曾获得1976年布拉格协奏曲比赛第一名;1979年法国隆-蒂博小提琴比赛金奖和最佳法国音乐演奏奖;1980年西贝柳斯小提琴比赛第二名;1982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4.1984-1989年期间,他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期间曾在欧洲和远东地区广泛举行大师班。他演出过超过50部协奏曲,发行过三十余张CD。他还是一名杰出的歌剧指挥。

5.施塔德勒曾担任圣彼得堡Hermitage音乐学院的艺术总监,也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歌剧和芭蕾舞剧院的艺术总监。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

《沃尔法特练习曲》共有60首,我只用这本练习曲中最典型的素材去解决最基本的问题。通过一些顺序的调整和修改,把这些练习曲做到从易到难,把每一课在难度上的进阶降到最低,尽量早一些的渗透到教学当中去。

教学经验来自于我对于6-8岁孩子的教学,在帮助他们打基本功的过程中,总结出如何通过接近20首沃尔法特练习曲的学习,严谨、高效的帮他们过渡到以克莱采尔为主的中高级练习曲的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第六届画廊周北京启幕以“共享”之名激活本地与国际艺术链接

2022年的疫情防控让国内众多大型艺术活动何时得以举办成为未知数。6月23日,第六届画廊周北京迎来预览媒体日,成为中国内地最先推出的大型文化活动之一。本年度以 “共享”为主题,30余家参展画廊和非营利机构带来40场展览,也让画廊周北京已经成为今年上半年难得的大型线下艺术活动。

“从宣布延期开始,我们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团队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所能掌控的最短的时间之内,让活动进行下去。”画廊周北京总监王一妃告诉《艺术新闻/中文版》,即使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与苏黎世艺术周等国际机构的联系依然紧密,合作方式也在不断探讨中。

自2017年3月首届画廊周北京启动以来,面向全球专业艺术观众即为该活动的定位,时间则往往定于上海的3月展览季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前,形成了北京、上海、香港纵贯三月的当代艺术季。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中华区春季的艺术节的节奏也已经改变。

今年的画廊周北京受疫情影响而不断延后,也有原定名单中的画廊因运力等问题而缺席,第六届画廊周北京仍保持了稳定的体量,主单元画廊包括亚洲艺术中心、北京公社、CLC画廊、麦勒画廊、常青画廊、HdM 画廊、星空间、Tabula Rasa 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等共计20余家;参展的非盈利机构中包括了成立不久的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艺访单元共计7家,包括在上海设有空间的阿尔敏·莱希画廊,也有国内艺博会的常客桑塔画廊、格莱斯顿画廊等国际画廊。

放眼国际,画廊周这一形式已遍地开花 ,巴塞罗那、柏林、布鲁塞尔、芝加哥、都柏林、维也纳、华沙、首尔等地 ,以及上个月刚刚在英国结束,受到广泛关注的第二届伦敦画廊周,这意味着画廊周这种基于本地艺术资源,并吸引一定的国际观众的当代艺术平台已经成为艺术中心城市的常备之选 。“在模式上,画廊周模式确实有自己的优势,因为相对人群会更分散,而大家的关注点会更多放在展览和艺术家创作上,在此期间,往往呈现的是最新创作或首次亮相中国的国际项目。” 王一妃说。

常青画廊本次带来的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北京首次个展现场

在本届画廊周北京,与马丁· 基彭勃格 (Martin Kippenberger)和阿尔伯特·奥伦(AlbertOehlen)一起作为“坏画”三杰之一的维尔纳·巴特纳(Werner Büttner)个展 “人类境遇:比拟、寓言及隐喻”在艺·凯旋画廊展出,是该艺术家在中国的首展,涵盖了巴特纳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约30年的代表作品,“艺术必须与现实有关,与这该死的星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关;如果不是的话,对我来说是很无聊的。”巴特纳曾这样表示。而上一届 “最佳展览奖”得主常青画廊本次同样带来的是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的北京首次个展“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他曾凭作品《你所爱的,亦导致你哭泣》获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9年也曾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首个中国机构个展 “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此外,木木美术馆 (钱粮胡同馆)的美国艺术家布鲁斯·瑙曼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机构个展“OK OK OK”仍在进行中,从1960年代晚期他在工作室进行的早期表演和实验,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图像捕捉技术的运用均有所展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的皆藤斋个展是本届唯一参展的日本艺术家展览,2021年在伦敦开设空间的Tabula Rasa画廊则以群展的方式集结八位国外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一场绘画的视觉盛宴。

更多的国际艺术家作品集中于“艺访”单元,以“城市”为线索,格莱斯顿画廊继去年带来亚历克斯·卡茨的作品后,今年再次参与画廊周北京,推出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与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的新作“明日之问”,提拉瓦尼在法兰克福施塔德尔艺术学校(Städelschule)求学期间与拜勒相识,并在此后成为多年好友。前者还曾在去年面向公众开放的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打造了一间可供冥想的茶屋,而在画廊周北京的展览现场,被作品包围的乒乓球台吸引了很多观众亲手一试。

柯芮斯画廊(伦敦)带来囊括派皮·博特罗普(Peppi Bottrop)在中国的首次展览、崔洁新近雕塑作品和里克力·提拉瓦尼的灯光装置。首次参与的桑塔画廊带来了西班牙艺术家何塞·玛丽亚·西西里亚(José María Sicilia)的中国首展,回溯其过去二十余年的创作。阿尔敏·莱希画廊呈现“藩篱、坠落与触摸:安德莉亚·玛丽·布雷林(Andrea Marie Breiling)的十件新作”。泰勒画廊则展出丹尼尔·克鲁斯-丘博(Daniel Crews-Chubb)个展“鲜花与猛兽”。去年金秋艺术季在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期间正式发布亮相的橙皮书《做——中国2021》,连同现代传播艺术平台的多个艺术刊物也在艺访单元有所展示。而这本中英双语的艺术实施手册由伦敦蛇形美术馆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和资深艺术媒体人曹丹联合主编,108位当代华裔艺术家带来的创作灵感,其中不乏本次画廊周北京中亦有展览的艺术家。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重返起点:罗中立回顾展 1965 -2022”展览现场

除国际艺术家外,本届画廊周北京中的中国艺术家展览层次也很丰富。1980年,以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并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的艺术家罗中立,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出了北京首次大型回顾展 “重返起点:罗中立回顾展1965-2022”,200余件作品也构成了罗中立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次作品回顾。CLC画廊推出的“赵大钧:蓝色上的红线年前后的创作,展现一个艺术生涯跨越多半个世纪、并仍与今天中国艺术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保持对话的高龄艺术家的画作。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 “李津”、大千画廊的丘挺个展均以水墨为创作语言,体现出不同艺术家的实践。已在北京设立20年之久的東京画廊+BTAP本次特邀冯博一策划了“堆叠——東京画廊+BTAP(北京)成立20周年特展” 。

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创作之多元在本次画廊周北京中亦体现出来,专注于影像与综合材料创作的刘野夫携手魔金石空间,以“老刘一枕梦黄粱”为名带来同名录像,及一系列陶土和绘画作品。梁远苇与北京公社联袂呈现艺术家同名的新作个展,该画廊的艺术家葛宇路还特别策划了公共单元特别项目 “共同的 ‘专列’”,汇集胡庆泰、蒋竹韵、李维伊、马秋莎、能尖日、童昆鸟、杨健、杨心广8位艺术家作品,在以798艺术中心为起点铺设的轨道上行驶的特别开设的 “专列”火车上运行,以一种迷你尺寸和持续运动的状态,去探索公共空间容纳艺术的新可能性。由杨紫策划的麦勒画廊群展“贮藏(2022)”以另一种运动的方式在展厅中向艺术家王光乐在2019年组织的艺术项目《作品的公寓——一个前置的货仓》致敬。

由艺术家参与策划的展览在北京显得活跃起来,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一种辐射效应,在画廊周北京开幕前一周,顺义的当下艺术空间推出群展“面颊上的舌头”,艺术家谢南星邀请苗妙、陶辉、张移北、钟云舒四位艺术家以最新创作共同完成,该展览以雕塑、绘画、装置、影像等多重媒介,探索了艺术家如何从各自的工作出发,以有形的作品传达内在的无形对话。而同在该园区中的空白空间则带来群展“替身与寄生”,涵盖了陈哲、高露迪、何翔宇、伊丽莎白·耶格和简策的作品。

“交叉的宣叙调”中的张雪瑞作品《竹拐杖》局部(2016-2019),图片来源: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北京画廊周的意义在于在持续地建设北京的一个艺术形态,这也是每年我都会很积极地希望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以机构的角度来看,能产生的影响力及能触动的人群,其实都是大量依靠所在城市的艺术生态的整体发展水平。”如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所说,近年北京当代艺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成熟的生态该有的环节基本上都已具备,但仍缺少些相互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本次画廊周北京中,主办方和机构间的互通学习更多体现于由两家非营利机构的黄文珑、张南昭、张艺川和邹嘉澍四位年轻策展人共同策划的主单元特展“交叉的宣叙调”,呈现主单元参展画廊。

从去年的数据看来,画廊周北京已通过全面升级和拓展数字领域的项目与合作获得了有效推广:博物馆计划独家承制播放的10场论坛总观看人次超200万;活动当月,通过持续不断的线上内容输出,画廊周北京自媒体平台的关注用户数成倍增长,其中新浪微博相关的线万;全新升级的画廊周北京官方网站和App在活动期间的浏览量和下载量也显著提升,其中新增设语音导览和地图导航等功能的App平均单日累计浏览量达到近4万次,总下载量达1.7万次,同比增长了54.5% 。

而今年画廊周北京在开幕前就持续进行线日与开物 +合作呈现 “开物 +520全球直播国际艺术展”,以 “我要为你好好活着”为主题,带来上百名艺术家的作品在线日与抖音联合策划了线上直播活动“在抖音,抢先夜游画廊周”,推出了 “云端导览”和 “云端派对”,以689万人次的观看量落幕。

在活动期间,“听鉴展览” 的语音导览服务以听觉的形式,邀请了30余个参展画廊和美术馆馆长/画廊主/策展人等亲自录制了40多个展览的语音导览,进一步分享与展览有关的内容。而视频形式的“自由定义”“聚焦现场”“艺赞之选”等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于画廊周北京的全媒体平台上,持续输出艺术的活力。“北京的市场潜力很大,除了以往的积淀,很多的年轻藏家群体也开始出现,他们往往会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去了解艺术。对艺术圈生态而言,完全封闭的小圈子并非良性的状态,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自己的方式给大家去创造一个理解艺术的途径。” 王一妃说,画廊周北京的平台仍致力于打造一个了解当代艺术的窗口,未来的重要收藏家及成长中的艺术家恰来自于公众群体,以长远的视角建立人们心中的专业信任是更为重要的。

德国施塔德尔博物馆举办拉斐尔图画展

11月7日,德国施塔德尔博物馆(St del Museum)举办了拉斐尔绘画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48件图画作品,其中有37件是从国际上知名的艺术机构或个人借展而来。

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尔·桑蒂(Raffaello Santi),常简称拉斐尔(拉丁语:Raphael),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

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大战恶龙》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他为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院》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将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德國施塔德爾博物館舉辦拉斐爾圖畫展

11月7日,德國施塔德爾博物館(St del Museum)舉辦了拉斐爾繪畫展。

此次展覽共展出了48件圖畫作品,其中有37件是從國際上知名的藝術機構或個人借展而來。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常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

他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喬治大戰惡龍》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他為教廷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他將柏拉圖和亞裏斯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奧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于1520年高燒猝逝于羅馬,終年37歲,葬于萬神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