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尼克执教曼联6场比赛取得3胜2平1负,考虑到是一名赛季中途接受曼联的临时主教练,这一份成绩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尽管比赛场面并不尽如人意。从对阵水晶宫上半场的全场逼抢到对阵狼队下半场的3中卫阵型,朗尼克一直在试图结合自己的战术理念去改造曼联。
考虑到朗尼克的临时教练属性、更衣室的驾驭能力,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在妥协中改变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过去六场比赛的内容上看出来。虽然说比赛的阵型并不是关键,球员的站位以及跑动路线、覆盖区域、职责分工更为重要,但是看起来朗尼克更加坚持在4222阵型的架构下去妥协改变。那么,我们来看看朗尼克为曼联带来了哪些改变。
在朗尼克执教的六场比赛中,曼联打进了7个进球、丢了4个球,攻防两端都算不上出色的表现。在进攻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很自然就给防守端增加了被反击的风险,那么朗尼克希望的进攻战术是什么样的呢?
在朗尼克的几次新闻发布会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朗尼克希望拥有更多的直线进攻。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更多地向前传球,但是同为德系教练的克洛普所带领的利物浦或许也是参照物之一,那就是边后卫拥有边路走廊搭档边锋的快速推进,比如下图阿诺德在后腰位置的过顶长传,萨拉赫反越位的过渡。
我们先来看看朗尼克首秀对阵水晶宫的时候,曼联的主要站位图。大概如同下图所示,两名前腰是内收的、两名中锋距离是很近的,禁区与禁区之间的边路走廊完全交给边后卫。
那么是怎么运作的呢?请看下图。边后卫占据边路,通过长传球给前锋喂球或者拉开进攻宽度,让前腰在肋部直塞;双后腰在中后卫身前进行扫荡,并且能够在边后卫的身后进行保护,完全覆盖禁区至禁区之间的空间;双中锋要在对方后防线上反复穿插,做直线运动,并且适当回撤联系中场。
实际效果怎么样呢?曼联20次传中、59次长传球,两名边后卫就占了12次传中、19次长传,中后卫16次长传、后腰8次长传。也就是说,曼联频繁用边后卫打开的通道进行传中、利用后腰进行长传球进行纵深进攻。原因很简单,前后场脱节导致曼联无法在肋部空间做文章。这是曼联过去两个赛季频繁遇到的问题,一直无法利用后腰通过中场串联进攻,只能通过边后卫向前,这显然不是朗尼克想要的。
空有宽度的边路无法利用、空有控球而前腰无力组织,朗尼克需要改变,曼联逐渐开始采用了拥有边锋的踢法,桑乔+布鲁诺轮流出现在左前腰、拉什福德+格林伍德轮流出现在右前腰。左边回撤帮助出球、右边协助右路打开局面。于是曼联从对阵诺维奇的比赛中,开始拥有更多肋部的进攻组织,如同下图所示。
但是右路的边锋显然更加适合进入禁区,于是朗尼克开始安排一名后腰压上,这就是小麦克的作用。比如下图所示,这就是小麦克在对阵诺维奇的比赛中,在肋部区域为曼联带来的变化,曼联开始丰富了肋部空间的进攻。
但是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后防空虚。这就要求曼联的中后卫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前覆盖压迫,比如下图所示:曼联的中后卫与前场之间是脱节的,对手长传反击时曼联中后卫对于落点的判断以及争抢第一落点就非常重要,马奎尔这一次解围就非常及时。
但是在对阵纽卡斯尔的比赛,曼联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当弗雷德+小麦克一直保持平行站位时,曼联的后防线是稳固的,他们能够和曼联的边后卫形成一道拦截线,拦截纽卡斯尔的进攻,并且身后拥有中后卫进行补位,那么防守问题不大。
可是,当小麦克开始压上在禁区前沿助攻时,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弗雷德并不擅长在中路蹲坑,他更加擅长在左后腰活动,那么小麦克压上时,小麦克与中后卫的距离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所以纽卡斯尔就频繁利用曼联右路的空虚,由圣马克西曼去冲击这一块区域,从而反击得手。而曼联的进攻呢?比如下图的传切配合,有中路的过渡、有边路的接应、有后点的争夺,其实曼联的进攻没有那么糟糕。
但是失误率非常非常大,在高速运转、纽卡斯尔的身体逼迫下,曼联球员频繁失误,拉什福德+布鲁诺的丢失球权数几乎达到了赛季新高。以至于朗尼克在赛后认为,曼联球员的身体素质不够好。
对阵纽卡斯尔的比赛过后,朗尼克就不再要求曼联的两名边后卫同时大举压上拉开宽度了,因为边后卫身后的空间曼联实在无法覆盖,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中后卫因为覆盖面过大,失误率太高。于是对阵伯恩利的比赛开始,朗尼克恢复了卢克肖+万比萨卡的组合,卢克肖助攻、万比萨卡主守。
比如上图所示,曼联的中后卫搭档也开始变化,更加习惯在后腰中路活动的马蒂奇开始成为首发,小麦克覆盖右中场,并且身后空间有万比萨卡进行保护,曼联实际上已经开始采用了一种不对称的4132的阵型,而不是单纯的4222阵型。这一场比赛我们看到了,小麦克在右肋部拥有了3次远射,几乎完全创造了曼联的胜局。而卢克肖在上半场也开始在边路打开局面。但是对阵狼队的比赛又失败了,为什么呢?请看下图。
狼队主教练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说:队员完全执行了赛前制定的战术,所以取得了胜利。那么赛前预定的战术是什么么?利用曼联的分工不清晰。三中卫+双后腰的组合完全吸引了曼联双中锋+三中场的注意力,三中锋压制了曼联的4后卫,那么狼队的边翼卫完全被放空。请看下图,狼队的战术就是打卢克肖这边。
所以,这场比赛曼联开始非常奇葩的战术改变,卢克肖上不去所以桑乔承担推进任务,桑乔去了边路前腰空虚,所以卡瓦尼回撤成为中场。下半场的改变更是针对性却奇葩无比,擅长助攻的卢克肖内收形成三中卫保护,对位三中锋;而不擅长助攻的万比萨卡开始放空,压上传中。
在朗尼克执教曼联之初,我们以为朗尼克安排的站位会是下图这样子的,双前腰会在肋部进行更多的助攻,边后卫会成为曼联的进攻之源。
可是几场比赛过后,曼联的实际站位却是这样子的424阵型,两名前腰变成了边锋,后腰和中锋之间存在了非常大的空间,以至于曼联不得不安排一名中锋大幅度回撤去接应,充当前腰,卡瓦尼的重要性显露无疑。
而实际上曼联上赛季的双中锋搭配就是卡瓦尼+布鲁诺,布鲁诺在后腰和前腰之间更多的活动,右边锋格林伍德更多向内线靠拢。调试来调试去,曼联还是想要上赛季索尔斯克亚的战术罢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